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发布《关于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若干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,全面提升我国体育事业的整体水平,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深度融合,这一政策的出台,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,也为未来体育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。
《意见》指出,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体育已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当前我国体育事业仍存在一些短板,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有待优化、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,为此,《意见》提出,到2035年,要基本建成覆盖城乡、功能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,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显著提升,体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,体育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。
在全民健身方面,《意见》提出多项具体措施,将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,确保到2025年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.6平方米以上,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设施建设和运营,推动学校、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,缓解群众“健身难”问题。
政策强调推广科学健身理念,要求各级体育部门联合卫生健康机构,开展体质监测和运动处方服务,帮助群众制定个性化健身方案,还将大力发展社区体育,支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,让更多专业人才深入基层,指导群众科学锻炼。
值得一提的是,《意见》特别关注青少年体育发展,提出将体育纳入学校教育评价体系,确保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,鼓励学校开展多样化体育项目,培养青少年的运动兴趣和习惯。
在竞技体育领域,《意见》提出要进一步完善运动员选拔、培养和保障机制,将加强各级体校建设,推动体教融合,确保运动员在追求竞技成绩的同时,也能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,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,支持职业俱乐部、社会培训机构与专业队合作,拓宽人才选拔渠道。
《意见》还强调要加强运动员退役安置工作,完善职业转换扶持政策,帮助退役运动员顺利融入社会b体育app,这一举措有望解决长期以来困扰运动员的“后顾之忧”,吸引更多青少年投身竞技体育。
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,《意见》提出多项市场化改革措施,包括简化体育赛事审批流程,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高水平赛事;支持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,推动智能体育装备研发;加快发展体育服务业,培育健身休闲、体育旅游等新业态。
政策还特别提到,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产业,推动“互联网+体育”融合发展,支持线上健身平台建设,推广虚拟体育赛事,满足群众多样化健身需求。
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,《意见》要求各级政府和体育部门加强组织领导,制定具体实施方案,并建立监督考核机制,鼓励各地结合实际,探索创新模式,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。
业内专家表示,此次政策的出台,不仅是对我国体育事业短板的针对性补强,更是对未来体育发展方向的战略性布局,随着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的协同推进,我国有望在群众体育普及、竞技体育突破、体育产业繁荣等方面取得更大成就,为体育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。
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、民族振兴的梦想,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,体育将在促进人民健康、增强国家软实力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,让我们共同期待,一个更加充满活力的体育新时代的到来。
本文为原创发表,并经本网编辑。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,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