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体育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,正式公布《关于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若干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该政策旨在通过优化体育资源配置、加强青少年体育培养、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等措施,全面提升我国体育事业的整体水平,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深度融合。
近年来,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,全民健身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,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也备受关注,如何平衡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发展,成为体育政策制定的重要课题。
此次发布的《意见》明确指出,未来五年将重点推动以下目标:
《意见》提出,各级政府需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,重点增加社区健身中心、体育公园、步道等便民设施,推动学校、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,提高资源利用率。
青少年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根基,政策要求各地中小学严格落实“每天锻炼一小时”制度,并建立覆盖小学至大学的体育赛事体系,将设立专项基金,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青少年体育训练,挖掘优秀苗子。
针对运动员退役后的转型难题,《意见》提出完善职业培训机制,鼓励高校与企业为退役运动员提供深造和就业机会,提高基层教练员待遇,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体育教育事业。
政策鼓励科技与体育结合,支持智能健身设备、虚拟体育赛事等新业态发展,将简化体育赛事审批流程,吸引更多国际高水平赛事落户中国。
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李明认为,此次政策的最大亮点在于“协同发展b体育入口”理念:“过去,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往往各自为战,而新政策通过资源整合,让两者相互促进,形成良性循环。”
多位基层体育工作者也表示,政策的落地将极大改善社区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,上海某社区健身中心负责人王女士说:“我们一直面临场地紧张、器材老化的困扰,如果政策能真正落实,居民的锻炼条件将大幅提升。”
近年来,全球多个国家都在调整体育发展战略,英国通过“体育未来计划”加大对草根体育的投入,日本则借助奥运会契机推动全民健身,中国此次政策的出台,既顺应国际趋势,也体现了中国特色。
国际奥委会委员张虹表示:“中国在推动体育均衡发展方面走在了前列,特别是对青少年体育的重视,将为未来竞技体育储备更多人才。”
《意见》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进入新阶段,下一步,国家体育总局将联合多部门制定实施细则,并建立督导机制,确保政策落地见效。
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提升和竞技体育体系的完善,中国有望在群众健康水平和国际体育竞争力上实现双赢,这不仅将助力体育强国建设,也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本文为原创发表,并经本网编辑。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,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。